Chinese Articles

在华留学生——前路该如何走?


本文原文首发于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the Road Ahead.”

在我之前发表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国际学生事工(International Student Ministry (ISM))在中国的巨大需求和战略机遇。[1] 但是谁来向他们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谁来训练他们做耶稣基督的门徒、谁来装备他们去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呢?前路又该如何走呢?

我们知道神要呼召列邦万民(参见《诗篇——第96篇》),而万民都从列邦来到了中国!这激励了ISM的先驱者们。[2] ISM运动是为什么以及如何兴起的呢?我们又可以从那些先驱者那里学到什么呢?

约翰·R·莫特受到感动,于是他开始关心在美国的国外留学生,并向他们传讲福音,他于1911年成立了“外国学生友好关系委员会 (Committee on Friendly Relations among Foreign Students)。”[3] 1948年,作为一名在华留学生,鲍勃·芬利(Bob Finley)注意到了中国留学生从俄罗斯返回中国后所带来的政治影响。这一战略机遇促使他在美国本土创办了“国际学生公司(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c.)”,并以此“向外国学生传福音、训练他们做门徒并部署他们回本国做事工”。1954年,马克·汉纳(Mark Hanna)和约翰·比约克兰德(John Bjorkland)创办了“留学、服事在海外的美国公民(American Citizens Residing Overseas for Study and Service (ACROSS))”以“使美国人能够到海外留学,从而在那些封闭的国家中传播福音”。[4]

散居者传教学为ISM运动提供了一个基于并符合圣经的理论基础和策略,它为我们架构出了面向、通过散居者的宣教以及他们散居生涯过后的宣教是如何实践的。 雷顿·秦(Leiton Chinn)强有说服力地著述了ISM作为对散居者宣教的其中一部分的战略价值。[5] 他还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描述了自己以及美国教会所转变的历程——从一开始的看不到也并不怎么关心国际学生,到现在看到并积极地接触他们并向他们传播福音。[6] 他也以同样的热忱指出:亚洲的ISM是“一个极具战略价值,还极便宜的全球宣教机会”。”[7]

在中国开展ISM是上帝的吩咐和命令,有着鼓舞人心的历史先例,且极具战略意义和价值。那么,谁来做此事工呢?

中国以外的全球教会可以差遣有经验的ISM事工人员到中国去,尽管有些教会可能会难以差遣事工去服事那些非本地人。这些有经验的事工人员可以鼓励和训练其他国际学生乃至中国的基督徒。一些差遣宣教机构历来只关注中国教会的成长和健壮。接受并开展ISM事工,可否成为这些宣教机构拓展中国教会的跨文化宣教的异象,并增加其履行大使命的能力的富有战略意义的途径呢?

像60年前的ACROSS一样,中国依旧有着一些可供富有宣教使命感的留学生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只接收中国学生,而不是国际学生。有趣的是,尼日利亚教会正在考虑派遣渴望向国际学生宣教的研究生们到中国留学。这是否是近百年来基督教世界的“中心”从欧洲移向非洲的表征吗?

即便如此,各地的基督徒也都有一个令人喜乐的责任,那就是在当地去向每个人宣讲福音。 ISM是上帝赐给中国的国际教会和中国的本土教会的礼物。 ISM的成本不高,但影响力很大;它在本地就能提供与全世界连结的机会,并使每个成员都能参与事工并使用他们的恩赐和天赋。那些不能在国外服事的人仍然可以在国内开展具有国际范围影响的宣教,而其他人则可以借此来预备自己去国外工作,服事和学习时的事工。[8]

中国的国际教会自然地吸引着基督徒留学生们,这些教会可以相对自由地公开聚会。学生经常会因能与那些文化与自己相近、能够同情他们并与他们有共鸣的人聚会而深受鼓舞。这些教会的会众可能会讲他们的母语,但更多时候会使用共通的国际语言进行交际。

我客居中国,从这里比我更熟知中国教会情况的兄弟姊妹身上学习。他们比我更能够想象出该怎样使ISM本土化。即使面对着现存的压力,中国本土教会是否也最应该首当其冲地担负起以福音来欢迎这些临时的邻居的责任呢?

中国的国际参与度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日益增长。中国的基督信徒如何能够跟随这一潮流,在国界内更多地参与面向国际人士的事工呢?一些中国朋友觉得他们没有ISM的平台,或者他们缺乏经验,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另外有些人则认为ISM事工只适用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基督徒,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度有组织的团队。很多人把跨文化事工等同于走出国门或至少是面向偏远的少数民族的事工。祷告求问、倾听、尊重和察验处在大城市中的国际学生们的需求都需要勇气。[9]

诚然,这可能是一段很长的跨越文化之旅,但却不需要身体上的旅行或签证。那些已然对于跨文化和跨语言很老练的基督徒海归们能否抓住并利用这个事工的契机呢?海外的有经验的事工人员可否来帮助当地教会建立起ISM呢?中国大学事工的本土化进程教给我们什么呢?当地的大学事工是否可以扩展其辐射广度成为ISM呢?

一些国际学生参加当地的政府注册的三自教会,那里偶尔会有英语崇拜。鉴于当前社会时代大背景的限制,这些教会可能难以有效地向国际学生传播福音。不过,令人鼓舞的是,尽管有着语言和文化障碍等困难因素,一些当地的家庭教会或团契小组已经将向国际学生的宣教列为优先考虑的事工。一位教会带领人最近说,如果地方教会不向列邦传讲福音,特别是当他们都来到中国,到了家门口了,那么“我们就是在违背上帝,在犯罪”。

那么,前面的道路该如何走呢?

普世教会和身处中国的上帝的子民会一同为在这个国家中的国际学生祷告吗?我们是否会一同谦卑地悔改呢——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这个机会,也没有行动起来,更没有欣然接受抓住这个机会?

中国的本土教会、国际教会、全球差遣宣教机构以及既有的ISM运动之间的合作能否成为这前路的一部分呢?[10] 也许上帝正在把这个盲点变成异象,将耶稣对这个世界的怜悯心也赐给我们,并让国际学生事工在全球和中国地方教会的服事日程中清晰明确且稳固不动摇。

“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引自《马太福音 9:38》)。在中国的国际学生就是这个庄稼地,他们已经成熟了,等待收割。谁来以爱将他们收获呢?

Notes

  1. ^ 费尔·琼斯,《在华留学生——群未能听到福音的“散居者”》, 发表于 http://chinasource.org/resource-library/blog-entries/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an-unreached-diaspora(发表时间:2017年10月6日,查看于2017年10月19日) http://mp.weixin.qq.com/s/ytNUmaMevIk5Zijm4hF8NA;《在华留学生——服事的机会?》,发表于 https://www.chinasource.org/resource-library/blog-entries/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an-opportunity(发表时间:2017年11月8日,查看于2017年11月13日)  http://mp.weixin.qq.com/s/1NNjATr3RWKqLYEJmA71qA
  2. ^ 《洛桑开普敦承诺书II-C-5》,“爱是要拓展到散居的族群”参见  https://www.lausanne.org/zh-hans/content-library-zh/ctc-zh/ctcommitment-zh#p2-3 (发布时间:2011年1月25日,查看于2017年10月19日)。
  3. ^ 雷顿·秦(Leiton Chinn),《在校园向散居者宣教:约翰·R·莫特(John R. Mott)和北美国际学生事工运动的百年回顾与总结》,收录于钱德勒·H·依姆(Chandler H. Im),阿摩司·扬(Amos Yong)合著的《全球散居者和宣教使命(爱丁堡百年纪念版)Global Diasporas and Mission (Edinburgh Centenary)》。选自《神国宣教使命研究系列丛书(Regnum Studies in Mission)》。 Kindle版。
  4. ^ 大卫·彼得森(David Pederson)著,乔治·托马斯·库里恩(George Thomas Kurian)和马克·A·兰伯特(Mark A. Lamport)编辑,《国际学生公司》,出自《美国基督教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ity in the United States)》,第5卷,由罗曼与利投菲尔德出版社出版),2016版,第1213页。
  5. ^ 雷顿·秦(Leiton Chinn),《国际学生:面向散居者宣教以及完成大使命的富有战略价值的组成部件》,发表于 http://www.asiamissions.net/international-students-a-strategic-component-of-diaspora-missions-the-great-commission/(发表时间:2016年6月22日,查看于2017年10月23日)。
  6. ^ 雷顿·秦(Leiton Chinn),《美国国际学生事工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发表于 https://tinyurl.com/ISM-USA-History ,发表时间:1979年冬季(查看于2017年10月20日)。另见他未发表的论文,《国际学生事工:从盲点到异象》,为2009年5月在马尼拉举行的“洛桑散居者战略商讨会议”撰写,(更新于2013年6月)。
  7. ^ 雷顿·秦(Leiton Chinn),《国际学生事工:出现在亚洲地区的极具战略价值,还极便宜的全球宣教机会》,出自《亚洲宣教进程(Asian Missions Advance)》第42卷,https://www.chinasource.org/wp-content/uploads/2019/04/ama_42.pdf,发表时间:2014年1月。
  8. ^ 雷顿·秦(Leiton Chinn),《国际学生事工:出现在亚洲地区的极具战略价值,还极便宜的全球宣教机会》
  9. ^ 安迪·约翰森(Andy Johnson),《宣教使命:地方教会如何走向全球(九标志事工:建立健康的教会)》。 (Kindle版地址1176-1180)。 十架路(Crossway)出版社出版,2017版。Kindle 版。
  10. ^ “服事国际人口的基督徒联合会”(www.acmi-ism.org)或为相关且有益的网络站点。
Share to Social Media

菲尔. 琼斯

菲尔·琼斯(化名)和他的妻子参与国际学生以及在中国的留学生事工有六年时间。他们热衷于看到留学学生爱上耶稣。菲尔亦在洛桑运动WIN (全球国际学生事工网络)担任全球催化者。 与菲尔联系,可以发邮件到 pjones@lausanne.org.View Full 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