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Articles

岂只是一个卷标! 从「回归耶路撒泠」到「本土化宣教运动」

More Than a Label


福音传入中国至今已经206年了,大约十多年前,开始有人谈论中国何时会成为宣教大国,成为普世宣教的超级巨星。福音「回归耶路撒冷」(Back to Jerusalem〔BTJ〕) 运动当此之际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教会和信徒从中捕捉到这样的信息:

1、中国教会艰苦卓绝、筚路蓝缕的宣教精神,将成为新世纪普世宣教的新动力。中国教会在巨大压力下的宣教成果,将激励在创启地区服事的教会和机构,带来新的属灵更新,结出丰硕的福音之果。

2、中国教会在严密监控的社会中所形成的家庭教会模式,将为创启地区的宣教事工带来全新的事奉模式,带来大复兴。

3、中国经济所取得惊人成就,会给中国教会的经济结构带来脱胎换骨式的发展。强大的经济基础,必将使中国教会成为普世宣教舞台上的耀眼明星。

4、中国教会巨大的信徒基础,使向全世界派出成千上万的宣教士,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未来的普世宣教,将是中国的天下。

可是,时至今日,中国教会的跨文化宣教浪潮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前不久召开的某次福音会议上,世界各国教会在汇报各自的宣教士人数:美国29,000、韩国 (刚超越) 20,000、蒙古300… … ,中国? 大家急切地询问与会的中国同工,得到的却是一个让人气馁的响应:「我们在等待中!」。一时间,各种观点纷纷出笼:「中国海外差传仍需等待20年」,「中国人只会喊口号」,甚至有人激烈地认定,「中国的一切全是假像!」

但俗话说得好,「形势比人强」。随着目前宣教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教会领袖认识到跨文化宣教乃教会的重要使命。那么,是不是要待所有问题都解决以后,中国教会的跨文化宣教事工才能起步呢? 非也! 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中国本土化宣教运动 (Indigenous Mission Movement〔IMM〕from China) 即可顺利开局:

一、建立清晰正确的宣教神学。「回归耶路撒冷」运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已日趋式微,因为中国教会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跨文化宣教并非中国教会所能独享的专利,宣教的目标地域也并非仅限于从东到西传回耶路撒冷!

1. 这乃是普世教会的使命,是基督颁给普天下基督子民的大使命。假如说「一个人不能完成大使命」的话,那么单靠一地、一国的教会也不可能完成,完成这一神圣的目标要普世教会胼手胝足、协同一致。

2. 正如非洲某福音机构的一位弟兄在2012年底韩国首尔Ethne会议上所说,「即使普世宣教的最终目标是耶路撒冷,那也是从东、从西、从南、从北,从各个不同方向将福音传回耶路撒冷,普世宣教的使命绝非东亚教会所能独享」,单纯的以为大使命的完成就是福音沿着美-韩-中-耶路撒冷的路线前进,这样的思路是轻率的,也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3. 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由于「回归耶路撒冷」运动的宣传声浪,许多中东阿拉伯国家已经对中国教会的宣教动向开始关注,甚至传说,阿拉伯国家外交使团已经联名向中国外交部表达了明确的关注。低调、务实,其实是在创启地区开展宣教事工的首选姿态。

4. 开普敦洛桑福音会议文件中,清楚地将宣教定义为"from everywhere to everywhere",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从万民传向万民」或「从地极传到地极」。由此概念出发,中国教会相机而动,积极推进本土化宣教运动,正就是从涓涓小溪汇聚成滚滚洪流的不二法门。自2011年以来,每年一次的本土化宣教运动年会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陆教会和海外教会共同参与、交流的宣教盛事。

二、建立合理、顺畅的沟通协同机制。以往,少数参与跨文化海外宣教的中国教会大多孤军作战,甚少沟通与合作。参与的模式也大多是由海外教会组织项目,筹募资金,中国教会只是差派宣教士参与其中。这种类似中国制造业的「海外代工」模式,造成很多困扰。首先,使中国教会认为,并无建立中国本土宣教神学的必要;其次,使基层的弟兄姊妹认为,跨文化宣教只是海外教会的事工,自己并不需要参与其中,也无法参与其中。第三,使教会领袖认为,参与跨文化宣教事工就是把自己教会的人才差派给海外宣教机构,本教会得不到祝福与回报,因忌惮人才流失而不愿意把最好的工人贡献出来。毋庸讳言,这也造成了在选拔海外服事的工人的时候,将宝贵的名额优先分配给领袖子弟。试看,哪一个设在海外培训中国同工的跨文化宣教中心不是「皇亲国戚」充斥其间呢?2012年年底,笔者在东南亚某邻国,拜访了两个「跨文化宣教学院」,发现此问题仍然严重,例如一位云南某地少数民族弟兄,在不同国家、不同宗派开办的宣教学院中多次现身,这本身就构成了对资源的浪费。而对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更成为了此类宣教施工的致命弱点,一旦资金源头出现波动,这些项目的可持续性就十分堪忧了。因此,我们应作如下预备:

1. 召开地区性乃至全国性差传会议,待时机成熟成立地区性联合差传机构,在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先联络同工,以教会牧者联祷会为基础成立差传联祷会。一起祷告,相互探讨,紧密合作,迈向合一宣教。

2. 积极参与各种海外宣教会议。与海外教会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宣教咨商、协调机制甚至跨国的宣教联合委员会,不必讳言中国教会缺乏跨文化宣教历史、跨文化宣教经验的现实。海外教会在这方面的深厚积累,足以为我们效法和借鉴。不如是,则中国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民族主义文化,在跨文化宣教中反而会成为巨大的包袱。「天朝情意结」将会阻碍我们的跨文化宣教步伐。

3. 在中国教会中积极推展、宣讲普世宣教异象,增强弟兄姊妹对宣教的认识,激励众教会积极参与。可以考虑在全国各地推广「把握时机」和「世界宣教展望」等宣教教育课程。

三、 立即建立类似「美国世界宣教中心」的「中国世界宣教中心」。中心的使命:

1. 收集整理各类中文宣教、差传书籍数据,成立资源研究中心,聘请资深宣教士和宣教学者,出版专著、论文,使中国本土宣教神学逐渐成形。

2. 组织翻译、介绍、引进各种海外宣教书籍数据,扩阔中国教会的宣教神学视野。

3. 与国内外教会联合推广宣教课程,汇聚、培养师资。帮助不同国家、不同宗派在北京的「跨文化宣教学院」制定合理的课程,统一宣教士招募标准。

4. 当务之急是帮助有志于从事跨文化宣教的教会培养合格的「工场主任」,这是十年之内,中国跨文化宣教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可以考虑的模式是,将中国的准宣教士,差派到乐意接纳他们的国际差会中实习、锻炼,与海外宣教士同吃同住,谦卑学习,悉心效法,逐步训练成合乎主用的宣教领袖。

四、经费来源。毋庸讳言,中国教会所处的环境,使我们很难照搬西方式的资金筹募方式。目前,教会仍未能取得合法独立的身份,更遑论合法筹募资金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教会的跨文化宣教事工仍需海外资源的支持。但这必须是在中国教会全力承担责任的前提下,才使用的辅助方式,就是以国内资源为主、海外资源为辅,并且在五到十年内达至财务自主,能够完全自立运作的方式。

编按:两位作者皆为资深跨文化宣教士,具多年本土化宣教经验。

Share to Social Media

WU Xi

WU Xi (pseudonym) began serving China during the mid-70s, just before China’s Open Door policy was implemented. He served in many different capacities including working with Chinese scholars studying in the West, front-line evangelistic work, and church mobilization for China. He now focuses on developing China’s mission ecosystem.View Full Bio